根據國家標準的考核,2018年latop立道獲頒發農藥生產許可證,權威認證都要經過層層考驗,立道憑著研發、工程、生產等部門的齊心協力合作,正式擁有農藥生產技術及生產經營權,這將給今后殺蟲類氣霧劑產品的研發帶來保障。
農業作為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在我國已有近萬年的發展歷史。
中華民族是農耕民族,同時也是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我國的農業史,同時也是一部與作物病蟲害的斗爭史。
殺蟲劑的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在古希臘,已有用硫磺熏蒸害蟲及防病的記錄,中國也在公元前7~5世紀用莽草,蜃炭灰、牧鞠等滅殺害蟲。而作為農藥的發展歷史。
農藥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在20世紀40年代以前以天然藥物及無機化合物農藥為主的天然和無機藥物時代,從20世紀40年代初期開始進入有機合成農藥時代,并從此使植物保護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殺蟲劑的發展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公元900年,中國使用雄黃(三硫化二砷)防治園藝害蟲以來,從19世紀70年代~20世紀40年代中期,發展了一批人工制造的無機農藥。主要有砷酸鈣、砷酸鉛、磷化鋁、石灰硫黃合劑、硫酸銅、波爾多液等。
由于含砷的化合物多人有非常高的毒性,而且可以通過農藥殘留進入人體。由于劇毒,已經禁止使用含砷類的農藥。而無機殺菌劑波爾多液和石硫合劑因為對環境和人體較為安全,仍然在被廣泛使用。
有機合成殺蟲劑的發展,首先從有機氯開始,在40年代初出現了六六六、滴滴涕、毒殺芬、二溴氯丙烷、殺蟲脒.二次大戰后,出現了有機磷類殺蟲劑。50年代又發展氨基甲酸酯類殺蟲劑。而上述的三大類農藥成了當時殺蟲劑的三大支柱
而后來由于高殘留農藥的環境污染和殘留問題,從70年代開始,許多國家陸續禁用滴滴、六六六等高殘留的有機氯農藥和有機汞農藥,并建立了環境保護機構,以進一步加強對農藥的管理。如世界用量和產量最大的美國,與1970年建立了環境保護法,其把農藥登記審批工作由農業部劃歸為環保局管理,并把慢性毒性及對環境影響列于考察的首位。鑒此,不少農藥公司將農藥開發的目標指向高效、低毒的方向,并十分重視它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努力,開發了一系列高效、低毒、選擇性好的農藥新品種。
仿生農藥
擬除蟲菊酯類、沙蠶毒類的農藥被開發和應用,尤其是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的開發,被認為是殺蟲劑農藥的一個新的突破。另外,在這段時間內還開發了不少包括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的昆蟲生長調節劑。有人把此類殺蟲劑的開發稱之為“第三代殺蟲劑”。其包括噻嗪酮、滅幻脲、殺蟲隆、伏蟲隆、抑食肼、定蟲隆、烯蟲酯等產品。
“第四代殺蟲劑”的昆蟲行為調節劑
包括信息素、拒食劑等。這一類的殺蟲劑并不能直接殺死害蟲,而是通過配合誘蟲陷阱來達到捕殺害蟲的目的。缺點是對于R對策型害蟲的控制能力弱,控害效果并不能立竿見影。但是有點是對環境友好,對天敵影響小。
雙酰胺類殺蟲劑
是研究領域的熱點,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杜邦公司的氯蟲苯甲酰胺,它作用于昆蟲的魚尼汀受體,具有作用機制新穎、高效、與傳統農藥無交互抗性、對非靶標生物安全和對環境相容性好。從氟苯蟲酰胺問世到目前為止,已有8個產品商品化或即將商品化,成為目前最有市場潛力的殺蟲劑品種。
不難發現,未來的殺蟲劑發展趨勢是高效、低毒與環境相容性好仍是方向。為此,專一性,特殊性將十分重要。以下5個方面會是今后殺蟲劑發展的主要方向:
1針對害蟲特有靶標,開發具有專一性的藥物,例如:針對幾丁質酶的殺蟲劑。
2利用害蟲的特殊功能,開發新的殺蟲劑例如:集合信息素等。
3生物源物質仍將是尋找新殺蟲劑先導物的源泉
4化學與生物相結合仍將是開發新藥劑的有效手段,如:阿維菌素的結構改造等。
5利用基因組技術進行模擬設計來創制新殺蟲劑 。
參考文獻:
我國環保型殺蟲劑的研究現狀與發展方向 周桂東 農家參謀
世界六大類殺蟲劑的發展和新研發的殺蟲劑品種 張一賓 精細化工中間體 2015
沙蠶毒素類殺蟲劑研究進展 于觀平 農藥學學報 2011
殺螨劑的進展與展望 王寧 現代農藥 2005
擬除蟲菊酯類殺蟲劑研發及市場概況 李新 農藥 2016
淺析煙堿類殺蟲劑及其市場走勢 農藥市場信息
昆蟲生長調節劑的研究進展分析 袁帥 技術與市場 2015